【真题放送】11年312心理学统考真题之简答题和论述题及答案 | 乐文库-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15年考研大纲基本是从11年大纲变动的基础后就没怎么再改变,所以近几年的试题的极具参考价值,希望大家予以重视,对每个得分点能够透彻了解。

三、简答题

1、  时间知觉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就是时间知觉。包括四种形式: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4分)

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1)感觉通道的性质: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较差。(2分)

(2)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越多,性质越复杂,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短,而事件的数量少,性质简单,人们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较长。在回忆往事时,情况相反。(2分)

(3)人的兴趣和情绪: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出现对时间的估计不足。相反,对厌恶的事情,会觉得时间过的慢,出现时间的高估。在期待某种事物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相反,对不愿出现的事物,会觉得时间过的快。(2分)

2、两个学生参加考试:一个得到100分,另一个不及格。考100分的说是自己学习刻苦,不及格的说自己没有数学细胞。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两个学生将来学习的行为及其原因。

考100分的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与自己的努力,这是内部-不稳定-可以控制的因素,他会继续努力学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将失败归因于自己没有数学细胞,这是内部-稳定-不可控制的因素,他讲会自暴自弃,不会为数学努力,成绩也不会有提高。(5分)

因为维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为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每 个维度对动机有重要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维度,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如果归因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如果将失败归因 内部,则产生愧疚感,归因于外部,就觉得运气不好。如果将成功归因与可控制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动力。(5分)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学习观属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学生是主动地建构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4分)

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过程具有3个重要特征:

(1)主动建构性。面对新概念、新信息、新现象或新问题,学习者必须充分激活头脑中的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2分)

(2)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2分)

(3)情境性。概括化的知识是学习的核心内容,这些知识可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让学生脱离具体物理情境和社会实践情境进行学习,而所习得的概括化知识可以自然地迁移到各种具体情境中。(2分)

4、下表是从某人格测验研究报告中摘取的一些数据,试结合表中提供信息解释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

ta charset=”utf-8″/>无标题文档

 

 

内部一致性信度

 

 

样本

计算方法

性别

n

信度系数

样本1:心理学专业大学生

 

 

 

 

 

分半法

50

0.72

 

 

50

0.79

 

 

全体

100

0.73

 

kr-20

50

0.70

 

 

50

0.76

 

 

全体

100

0.73

样本2:综合大学学生样本a

 

 

 

 

 

kr-20

50

0.72

 

 

50

0.78

 

 

全体

100

0.75

重测信度

样本

时间间隔

性别

n

信度系数

样本2:综合大学学生样本a

 

 

 

 

 

1个月

50

0.60

 

1个月

50

0.70

 

1个月

全体

100

0.69

样本3:综合大学学生样本b

 

 

 

 

 

2个月

50

0.55

 

2个月

50

0.60

 

2个月

全体

100

0.58

答:

有两个表,一个表示内部一致性系数,另一个是重测信度的表,请根据表中的内容简述信度的影响因素。

答题时应结合表中内容回答,最终落脚点应在下面:

答案要点:信度指的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换句话说,若能用同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某人的同一种心理特质,则其多次测量的结果间的一致性程度就叫信度,有时也叫测量的可靠性。(4分)

影响因素:

(1)被试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被试的身心健康状况、应试动机、注意力、耐心、求胜心、作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被试团体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1分)

(2)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他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考生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则也会降低测量信度。(1分)

(3)施测情境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等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1分)

(4)测量工具方面,以测验为代表的心理与教育测量工具是否性能稳定是测量工作成败的关键。一般地,试题的取样、试题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试题的难度等是影响测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1分)

(5)两次施测的间隔时间,在计算重测信度和稳定性与等值性系数时,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值越大;间隔时间越长,其他因素带来影响的机会就多,因而其信度值就可能越小。(1分)

(6) 测验的评分与计分。(1分)

5.在一项研究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的条件下自己选择游戏类型。游戏类型分为安静型和运动型,50名幼儿做出的选择如下表。请检验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05 = 2.06,t(48)0.05 = 2.02,t(49)0.05 = 2.01,χ2(1)0.05 = 3.84,χ2(2)0.05 = 5.99,χ2(3)0.05 = 7.81)

【答案要点】

(1)使用 χ2 检验  h0: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h1: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整理数据并计算 χ2 值整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3)自由度为 df = ( 2 − 1 ) × ( 2 − 1 ) = 1 ,比较计算得到的 χ2 值与临界值的大小:  χ2 > χ2(1)0.05 = 3.84,拒绝h0。  因此,不同性别的幼儿选择游戏方式的差异在 0.05 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2),也可采用 2 × 2 列联表公式得到 χ2 = 8.33 或校正公式得到χ2 = 6.75 。

四、论述题:

1、比较构造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对心理学的贡献

a、(1)构造主义的基本观点:人的心理意识现象是简单的“心理元素”构成的“心理复合体”,它致力于心理意识现象“构造”的研究;分析心理意 识现象的“元素”,设想心理元素结合的方式。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②感觉是知觉的元 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

(2)研究方法:构造主义强调内省方法。

(3)研究内容:冯特把心理元素分解为纯粹的感觉和简单的情感,铁钦纳则把意识经验分析为三种元素:感觉、意象和感情。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 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铁钦纳把心理过程分析为感觉、意象、感情,并认为感觉、意象有四种属性,即性质、强度、持续性和清晰性。感情有前三 种属性而缺乏清晰性,元素在时间和空间上混合形成知觉、观念、感觉、感情、情绪等心理过程。

(4)贡献:构造派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应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心理问题的派别。在他们的示范和倡导下,当时西方心理学实验研究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10分)

b、(1)行为主义基本观点:

a。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b。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 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

c。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 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斯金纳则属于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他只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试图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函数关系,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事件不是客观的东西,应予以排斥。斯金纳认为,可以在不放弃行为主义立场的前提下说明意识问题。。

(2)行为主义研究内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3)研究方法: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4)贡献:行为主义在理论与技术上已经形成了—个比较完整的系统,可以进行科学实验;程序学习引入学习中,强化了学习的成果;行为主义的行为矫正治疗目标明确,这种目标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治疗的针对性强。(10分)

c、(1)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人的心理可分为3 个部分: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把自我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关注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2)研究内容:意识和潜意识;

(3)研究方法:个案分析,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

(4)贡献:以潜意识学说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人格理论,包括人格结构与人格发展的理论,以及探索潜意识对人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理论指导其临床 治疗实践服务的。精神分析的贡献既有理论方面,又有实践方面。此外,精神分析还对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影响,构成了精神分析另一个方面的 特殊贡献。(10分)

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研究一:有人探讨了不同亲缘关系成员在不同养育环境下智力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如下表。

研究二:研究者测查了5岁的非裔美国儿童和白人儿童的智商,对每个儿童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并对这些社会经济变量间的差异与不同种族儿童智商的差异是否有关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表。

   

    (1)研究一和研究二的设计方法,

(2)根据研究一和研究二能得到什么结论?

(3)根据研究一和研究二在研究遗传和环境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3.某学生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照片对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下面是该研究的实验方法部分。依据材料回答:

(1)该“方法”中有几处明显的问题,请至少指出其中4处并加以完善。

(2)说明如何通过偏好判断任务检验是否产生内隐记忆。

  ……      2.方法      2.1被试      某校心理学专业二年级a班全体同学90名。其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实验仪器      某品牌计算机。      2.2.2实验材料      本实验以32对分别表达四种情绪(喜、怒、哀、惧)的面部照片为材料,其中16对为彩色照片,16对为黑白照片。      2.3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为2(图片类型:彩色照片、黑白照片) 2(注意对象:目标照片和非目标照片) 2(任务类型:再认任务和偏好判断任务)的被试间设计。      2.4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      学习阶段,随机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16对照片,其中8对为彩色照片,8对为黑白照片。每对照片中有一张为目标照片(以红色边框为标记)和一张非目标照片。目标照片以随机方式一半在计算机的左半边呈现,一半在右半部呈现。所有被试均观察目标照片,并要求报告出照片所表达的情绪。每对照片呈现时间为2秒,然后消失,并要求被试尽快判断所表达的情绪,直到16对照片呈现完毕。      被试休息5分钟后,进入测试阶段。测验时呈现16张照片,其中一半是学习过的照片,另一半是新照片。所有新照片呈现完毕后,再呈现学习过的照片,直到16张照片呈现完毕。所有被试先进行再认任务,然后进行偏好判断任务。      ……

【答案要点】

(1)错误的地方以及对应的完善方法  错误①:抽样方法不正确,应采取随机抽样或其他科学的抽样方法。  错误②:没有对被试的颜色视觉是否正常进行测定并说明,应加以测定并说明。  错误③: 2× 2 × 2 被试间设计,应为 2 × 2 × 2 被试内实验设计。  错误④:在计算机屏幕的不同部位呈现材料,应在计算机屏幕的某一固定部位呈现材料,同时平衡目标和非目标照片的位置效应。  错误⑤:所有新照片呈现完后再呈现旧照片,新旧照片应按随机顺序呈现。

(2)通过偏好判断任务检验内隐记忆是否产生的方法  ①在测试阶段,随机呈现 16 张新旧照片,要求被试判断是否喜欢每张照片。  ②计算被试喜欢新旧照片的数量,若被试对旧照片的喜欢数量显著超过对新照片的喜欢数量,则产生内隐记忆。

   希望大家善用真题,细读真题解析,做到把考过的考点全盘掌握,预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相关推荐:【真题放送】11年312心理学统考真题之选择题及答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文库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wenku.com/2da98f6c4f.html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