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为“心灵的远方”点一盏明灯 | 乐文库-ag九游会登录j9入口
由线上平台“为你写诗”团队打造的书店“泡芙云”8月下旬在上海开业
本报记者 袁欢
【作为城市美学与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各具风格的书店正以各自的体验方式为社区和建筑创造语言,共同激活着面向城市未来的文化活力。】
《世界在书店中》一书的主编亨利·希金斯曾说:“书店永远都在产生新的渴望,永远都在我们心中播种渴望。这种渴望会休眠很长一段时间,然后突然破土发芽。这就是它们的魔力:灵感在我们心中激荡,偶遇唤醒陌生的热望,梦想越来越大,顿悟照亮了心灵。”我们可以借此说出无数个赞美书店的理由,它们美好而自由,无形地影响着一座城的文脉流动。近日,首届美好书店节在上海举办,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着书店对于城市文化生活的丰富提案与探索。
前不久,在上海徐家汇经营了七年的“衡山·和集”因租约到期传来即将闭店的消息,很多读者依依不舍前来“告别”。但幸运的是,在多方的帮助和努力下,这个精致摩登的书店得以继续在人们熟悉的衡山路和天平路交叉口驻守下去。它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同时是“电影取景地”“杂志展览馆”“艺术画廊”“文化会客厅”……在许多上海市民心中,这座小楼早已是不可替代的文化地标。有一位叫“小w”的读者在读者俱乐部留下了珍贵的留言,说自己从高中就常来这里听讲座,如今都已经工作了。留言写道:“我们相信不确定的生活中,更需要实体的空间,我们相信相见的意义。”诸如这样的留言还有很多,“衡山·和集”用七年时间构筑了一个如初期构想那般的“生活方式重构实验空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感知到它的理念,为城市空间继续文化输出,为“心灵的远方”点亮一盏明灯。
同样有着“生活提案人”身份的还有2020年开业的茑屋书店,选址位于拥有百年历史的上生·新所,从而产生了历史与当下交织的空间体验。擅长策划生活提案概念的茑屋书店,一直主张的是“不止于书”,对于这家书店而言,书只是载体,用书延展更多的场景和生活提案才是真正的意图。它打破图书的常规分类,根据不同选题来搭配图书,希望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视觉效果和阅读视野,并以一种用心营造的舒适感为读者打造了一个收获感性和灵感的场所。
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发展伴随着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并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在上海,概念化的主题书店逐渐受到关注,它们在垂直领域细耕,拓展自己的业态,为读者打造沉浸式的体验。
位于梧桐小径上的朵云书院·戏剧店紧靠兰心大戏院,在设计师“写意”概念的打造下化身成了大型的戏剧书,里面的书架被设计成小火车的形态,镶嵌其中的座位模拟火车车厢样貌,读者将在此前往“盗梦空间”。独特的“戏剧人书单”、木偶戏等非遗文化、剧本朗读会等活动从开业以来持续举办。全年龄段的戏剧迷、动漫迷、扭蛋盲盒迷……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图书 文创 美食 咖啡多业态的结合,也满足了多重需求。
位于北外滩、以“人物传记”为主打的特色书店建投书局近期策划了“上海烟火”主题活动,从地域历史、饮食习惯、服饰时尚等多角度,共读“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
安静地立于文艺气息浓厚的巨鹿路的作家书店,因比邻上海市作家协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被称为“邂逅作家概率最高的书店”。每到爱神文学沙龙的活动,这里就有一场场欢聚:民谣弹唱、诗歌朗诵、新书发布、中外作家对谈,人们甚至可以在这里观看文学脱口秀。以作家命名的书店打开了读者与文学相遇的更多可能性。
这些位于城市繁华地段的书店,为繁忙的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活力。而位于远郊的书店,则承担着不同的文化功能,它们通常与旅游业相融合,与人文相得益彰。
穿过“泗泾古镇”的牌楼,步行百米,就有几座青砖黛瓦的老宅子映入眼帘。其中有一座名为管氏宅,“南村映雪”书店便位于此处。这家书店将江南文化、海派文化融于设计,可谓一步一景,可以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们短暂歇脚、在一隅之地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位于上海奉贤区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的九棵树艺术书店则是第一家开在剧场里的主题书店,与演艺紧紧相连,承载着为郊区赋能的功能。
观察近年内书店业的发展,可发现功能多样的社区书店则代表了另一重机遇。它们选择向商圈靠拢,将自身塑造成文化综合体,与商场形成互动效应。位于爱琴海购物公园的光的空间书店,层层镂空的棕色书架,构成了一条阅读的时空隧道。书店由知名设计师安藤忠雄设计,更为亮眼的是书店与美术馆的结合,这是一个关乎“凝聚”和“希望”的作品。在这里,人与人、人与书不断邂逅着,“犹如光之于建筑,只有阅读,能让未来的希望照亮人们的心房”。
电影《书店》的主人公弗洛伦斯在失去丈夫后,来到了偏远的海滨小镇倾尽所有开了一家小小的书店。为什么开一家书店?对每个书店主而言,答案或许都不一样,但是对书的热爱绝对是原因之一。今年8月下旬,上海的绍兴路多了一家新书店——泡芙云书店,源自线上平台“为你写诗”团队的一个愿望:“我们要开一家装满诗的书店。”这家书店打破了书籍分类的标准,而是将“感受”作为一种阅读法,将诗集划分为“人间松弛指南”“坐在你身边看云”“夜幕低垂”“别着急读完”几个区域进行展示。书店二楼则放置了小说和艺术画册,以及书店经营团队淘来的旧诗集等。在泡芙云书店,诗句散落在每一个地方:墙面、楼梯、纸巾……读者可以随时拾捡掉落的点滴诗意。在这家书店开业前,很多人问店主: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开书店?他们说很难回答,可是世界上艰难的事有很多,但是克服艰难去实现的事也有很多。对他们而言,“说起这个世界必须存在的理由,一家书店就是一个理由,一个作家是一个理由,一本书一首诗同样是一个理由。”
同样源于线上平台,深受年轻人喜爱的还有多抓鱼,经营团队在线上店五周年的信件里还玩笑着写道:“多抓鱼五岁了,距离百年老店只剩95年啦。”从起初的二手书业务到二手服饰,它已经发展成了如今的二手循环商店。第一家线下门店在2020年落址于上海的安福路,多抓鱼的经营团队一直想打破人们观念里“拥挤、逼仄、破旧”的二手商店的固有印象,他们以菜市场的货架为灵感改造出上海店的菜篮子书架,书店整体呈现一种拙朴的、怀旧的、童趣的风格。这家在街边生长的复合空间,和社区紧紧相连,时常可以看到对面小学的小朋友来坐一楼logo墙前的摇摇椅。周末或节假日,还常常能看到各种行李箱,外地的游客会专程赶来,他们对这家二手书店同样有着一份向往与好奇。
朵云书院、香蕉鱼书店、梯书店、复旦旧书店、思南书局、二酉书店、上外书店……这份沪上书店名单可以很长很长,它们对于我们的意义也许就像电影《书店》里所说的:“在书店里,人永远不会孤独。”作为城市美学与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各具风格的书店正以各自的体验方式为社区和建筑创造语言,共同激活着面向城市未来的文化活力。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乐文库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wenku.com/f162fb27a2.html